秦岭那头
危情时刻,他在雅安救援一线
赵侠专业号 | 2013-11-26

 

——陕西省白河县林业局职工肖培军参加雅安地震救援记

作者:本报记者 赵侠

  撤退前留影

 

 

对灾区病人进行急救和运送

 

 

  ○ 本报记者  赵侠

  

  4月20日早晨,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,让雅安成为全国人民牵挂的焦点。在地震发生的12小时后,湖北省十堰市山盟救援队派出的8人小组,就来到了灾情一线。他们个个身形矫健,携带专业的救援担架、急救药品以及爆破设备,分工协作,有条不紊,快速清理街道,帮助搬运物资,分发急救物品,很快吸引了民众和媒体注意的目光。8人中,一个戴着黑框眼镜,看着斯文白净的书生面孔格外显眼,他就是陕西省白河县林业局职工肖培军。

  肖培军不但拥有过硬的救援技术,而且作为林业局一名职工,一路上还用专业的林业知识为救援队制订行进路线、勘察地形、观察路况并及时预警,被队友称为 “军师级人物”

  面对灾难,勇敢迎上去

  《中国绿色时报》记者见到肖培军时,他们刚刚完成了72小时的紧急救援,撤离雅安,回到安康。近看他,满脸征尘未退,眼里布满血丝,但神情格外坚定。经历过数家媒体采访,肖培军在回忆起救援经历时已经能够快速说出一组数字——短短3天时间,排险数百处、转运救灾物资10余卡车、抢救贵重物品10余批次、转运伤员2人……他说,这些天的救援,将成为他毕生难忘的经历。

  肖培军是陕西省白河县林业局的一名职工,因为热爱户外运动,加入了湖北省十堰市山盟救援队。4月20日清晨,得知雅安发生了7级地震,十堰市山盟救援队正在招募救援队员赴灾区救援,肖培军没有犹豫立即报名,向林业局领导申请了公休假,赶赴灾区参与“黄金72小时救援”。经过一夜奔驰,4月21日9时左右,他与7名队友进入了四川省雅安市区。

  很快,救援队取得了前往芦山的抗震救灾通行证,马不停蹄地赶往灾区芦山县,并按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,在震中区域宝兴县和芦山县龙门、太平镇一带开展救援。“我们主要的任务是排除险情预防余震造成再次伤害,清理现场、抢救村民家中贵重物品、等待首批救援物资到达后维持秩序和搬运。”肖培军说,“此外,还要在街道上巡逻,对一些明显震垮却还没有倒塌的墙体、栏杆、屋檐进行处理。或者应一些村民的要求,进入受损房屋帮村民抢出存折、现金、手机等物资。”

  领队高杰告诉记者,救援队的8个人各怀绝技,而肖培军拥有专业的林业知识,在这次的救援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。“他如同一位军师。”高杰说,“一路上他都在不断观察地形,提出可行路线。从芦山县到宝兴的路最难走,我们本来打算挺进宝兴县,但肖培军观察情况后及时预警,我们才躲过了沿途的余震和飞石,撤回龙门开展救助工作。”

  意外频发的救援,如同一场战斗

  余震、房屋倒塌、呼救……如此种种,在芦山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,深深刺痛着每一名队员的心。除了完成对受灾群众的救援,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也是一个难题,最困难的就是饮食。肖培军的午餐和晚餐都是自带的矿泉水、泡面以及压缩饼干。“连着吃速食,难免伤身,为了防止便秘,一次晚餐时,我采摘了鱼腥草和水芹菜搭配着一起吃,不知是因为水源问题还是鱼腥草真起了作用,当晚就腹泻了。”肖培军苦笑,“幸好我身体还不错,扛了一晚上也就好了。”

  为了加快救援进度,饥一顿饱一顿的事情也常有,22日19时左右,第一批救灾物资进入太平镇,救灾帐篷、纯净水、泡面和药品等装载了十余卡车。“本来正打算吃晚饭,结果为了赶进度,我们饭也来不及吃,立即帮忙转运物资。”肖培军说,大家和几名志愿者、驻留在当地的官兵一直忙到23日凌晨2时左右才将所有物资卸车入仓。卸完最后一箱货,从没连续做过这么多重活的肖培军肩酸腿软,手也止不住地颤抖,再看身边每个队友,也都累得说不出话。但看到安置好的物资井然有序地排放着,肖培军内心无比宽慰。他疲惫不堪地爬进帐篷,倒头就睡着了。

  危险始终如影随形,余震不断袭来。4月23日5时58分,肖培军和队友们被强烈的余震惊醒,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,大家甚至能清晰地听到不远处玻璃碎裂的声音以及山体滑坡的响动。肖培军和队友们立刻冲出帐篷,协助村民自救,进行排险。但无论多么小心翼翼,还是难免受伤。在帮助一户村民搬运粮食的时候,一名队员被3楼坠落的砖块砸中腹部,当时就疼得说不出话来。

  撤退,眼泪为英雄而流

  4月23日,救援队完成了黄金72小时救援,肖培军和队友携带的物资在赠予灾民后,已经所剩无几。为了不给当地人添麻烦,在与指挥部联系后,救援队决定撤离雅安。

  撤退的这一天,肖培军和队友走在路上,看着沿途的断壁残垣,心里满是牵挂。就在想着如何才能继续帮助受灾民众的时候,他看到路的一端涌出来几十位当地居民,既有六七岁的孩子,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,他们举着粗糙的硬纸板,上面写满了话语。肖培军的眼眶湿润了。“雅安,感恩,感谢援助……”肖培军嚅嚅念着这些标语,内心止不住地感动。

  当一个不知名的、光着双脚的小男孩向他们刷地敬起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时,肖培军终于忍不住流下眼泪。孩子分不清军民的身份,或许只是表达一份感激,但这份最高的敬意,无疑是对肖培军自己人生价值和理想的最大肯定。“其实我们转运了多少物资、抢救了多少物品,这些数字都不重要。”肖培军哽咽道,“今后再回忆起这72小时,记忆中最重要的,是这些面对天灾却坚强不息的民众、那些义无反顾的志愿者、那些轻装直入灾区的官兵、那些背负各类装备长途跋涉的专业救援人员。”

  一路采访,肖培军始终腼腆,说话慢条斯理,要不是一双布满泥垢和老茧的手,很难想象他是深入灾区一线的救援人员。他反复对记者说:“天灾无情,人间有爱。我做得还不够多。这些坚强的受灾群众、勇敢的官兵和无数志愿者,是真正的英雄。”  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